2024年全县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

发布日期: 2024-04-09 17:02 浏览次数: 字体:[ ]

目前,我县小麦正处于拔节—孕穗期,随着气温回升小麦已进入快速生长期,是决定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,管理重点是“健壮茎秆、促穗增粒”;抽穗扬花期是减少小穗退化、增加穗粒数的重要时期,重点是保穗大粒多;灌浆成熟期是提高粒重的关键时期,重点是做好“一喷三防”,预防干热风和早衰等。因此,做好我县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,对于增加穗粒数,保根保叶,增加千粒重,提高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由于我县小麦苗情复杂,种植方式不一,去冬今春田间土壤湿度大,苗量偏大、稻茬麦白粉病发生偏重地块占比较大,加上小麦生长中后期气候的不稳定性增加了田间管理的困难,因此在今后的田间管理上要以“肥水调控、增粒增重、绿色防控、防灾减损”为重点,科学分类施策,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,确保我县小麦丰产丰收。

一、根据不同苗情和种植方式,做好肥水管理

自3月截止到目前我县有效降水量不足7.0毫米,由于2月份我县土壤湿度偏大,绝大多数地块没有浇灌返青水,拔节期小麦需水量较大,一、二、三类及旺苗麦田均应在拔节期追肥浇水。要坚持分类管理原则,对于地力水平一般、群体偏弱的三类麦田,应在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,促弱转壮;对地力水平较高、群体适宜的壮苗麦田,应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;对地力水平较高、群体偏大旺长麦田,要坚持肥水后移,在拔节后期(倒二叶露尖)

追肥浇水,控旺促壮。一般亩追纯氮5~7公斤(尿素10~15公斤)。群体较大的高产地块,可在追施氮肥的同时,追施适量速效钾肥,健壮植株茎秆,提高抗倒性。但稻茬麦田拔节后严禁大水漫灌,以免发生渍害,可以把麦田周边沟渠灌足水,“三沟配套麦田”可以采取洇灌,其它地块可以采取“水龙带”、高压喷水灌溉设备等进行。

在抽穗扬花期,对于墒情不足旱茬麦地块,酌情浇好抽穗扬花水,促进穗分化,增加穗粒数;浇水前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,不要在风雨天气前浇水,以防倒伏。脱肥现象严重的麦田,可结合浇水亩追纯氮2~4公斤(尿素5~8公斤),或者用1%的尿素加0.3%~0.4%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,保证小麦籽粒正常灌浆,提高籽粒饱满度,提高粒重。有条件的稻茬麦田可以进行喷灌,但应避开扬花期。

在灌浆期间,可结合病虫害防治,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、叶面肥,提高植株抗逆能力,提高粒重。如缺墒严重,旱茬麦田可适时浇水但要严格控制水量,不宜大水漫灌,以防倒伏。

二、坚持绿色精准防治,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

1、白粉病。受多因素影响,目前我县部分稻茬麦白粉病发生偏重,应当进行重点防治。可亩用25%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-40毫升或30%唑醚·戊唑醇悬浮剂30-40毫升或50%醚菌酯水分散粒剂6-8克兑水30公斤,均匀喷雾,也可以选用丙环唑、氟环唑等药剂和醚菌酯及吡唑醚菌酯的复配剂进行防控。由于小麦群体大,喷雾时用水量要足,以确保防治效果,减少用药次数。施药时同时加入芸苔素内酯和磷酸二氢钾等优质叶面肥,可起到壮苗防病的作用,以上药剂可以兼治小麦条锈病。

2、条锈病。小麦条锈病是高空气流传播的流行性重大病害,具有突发性强、蔓延速度快、监测难度大、危害损失重的特点,因此要实行“县、镇、村”三级响应,做好监测工作,要全面落实“带药侦查、打点保面”的防控策略,采取“发现一点、防治一片”的预防措施,及时控制发病中心。在有流行的趋势时,要做到“统防统治、联防联治、群防群治”相结合,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.5%~1.0%时,要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,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。防治用药同白粉病。

3、赤霉病。坚持“立足预防,适时用药”不放松,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可能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、多雾天气,应立即提前喷药预防;一定要坚持“见花就打”的原则,宁早勿晚;若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病害发生,隔5~7天再喷药1次。药剂可选用氰烯菌酯、丙硫菌唑、氟唑菌酰羟胺、戊唑醇等及其复配药剂进行喷药。施药后6小时遇雨,应在雨后及时补喷。

4、小麦蚜虫、红蜘蛛。麦蚜可选用吡虫啉、噻虫嗪、吡蚜酮、高效氯氟氰菊酯、啶虫脒、苦参碱等药剂进行防治。麦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、联苯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。麦田周围有养殖鱼虾的,慎用菊酯类药剂,以防漂移造成危害。

5、“一喷三防”。“一喷三防”是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,在小麦生长中后期,通过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、叶面肥、杀菌剂、杀虫剂等混配液,通过一次施药达到防干热风、防病虫、防早衰的目的,实现增粒增重的效果,确保小麦丰产增收。

在进行以上药剂防控时要坚持科学施药。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、适宜的助剂和稳定剂,是保障预防控制效果的基础。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、无人机、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,应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。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,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,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。

三、搞好科学防灾,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

1.后期倒伏。由于我县条播麦田占比小,部分播量偏大、茎秆纤细和白粉病发生严重的麦田,后期可能存在倒伏的风险。对在灌浆前期和中期发生倒伏的麦田,小麦倒伏后能够通过植株自我调节能力自然恢复,无需人工辅助;如因降雨导致小麦倒伏,可在雨后借助工具抖落茎叶上的水珠,减轻压力助其恢复。如采用人工绑扶等辅助措施,会再次造成茎秆损伤或二次折断,减产幅度更大。小麦倒伏后,白粉病等病害可能加重发生,要及早喷施杀菌剂和0.2%~0.3%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,控制病害发生,增强光合作用,减轻倒伏早衰的次生危害,稳定粒重。

2.防干热风。在小麦扬花灌浆过程中如发生干热风,可能导致植株水分失衡,降低千粒重,造成减产。应加强监测预报,在干热风来临前及时叶面喷洒萘乙酸、磷酸二氢钾等溶液预防干热风,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。

3.防烂场雨。籽粒蜡熟末期是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,此时易发“烂场雨”。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提前进行收获机械和烘干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工作,适时进行抢收,减少机收损失,确保小麦颗粒归仓。优质专用小麦要单收、单运、单贮,提高品质和效益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